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香港 - 古蹟 - 饒宗頤文化館 ~ 前荔枝角醫院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饒宗頤文化館 Jao Tsung-I Academy

地址:香港九龍荔枝角青山道800號
開放時間:

文化園區
下區:星期一至日,上午8時至下午6時
中區:星期一至日,上午8時至晚上10時

下區 保育館常設展覽
星期二至日:上午10時 – 下午6時 (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饒宗頤文化館前身為荔枝角醫院,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是香港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的首批活化項目,於2009年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重新規劃及展開活化工作。//


//1887年此地豎有「九龍關地界」的碑石,為清朝九龍關深水埗關廠,此碑仍在饒宗頤文化館東邊山坡上。//


//1904年英資公司「The Chamber of Mines Labour Importation Agency」在此處興建臨時的華工居所「屯舍」,俗稱「豬仔館」,及後因為英國政府禁止招聘華工,屯舍因而從1906年被荒廢。//


//1910年屯舍一度改為控制疫症蔓延的隔離站,1912年英政府加派英軍到港,在此成立「荔枝角軍營」駐紮兩年。

 

1921年當局將已停用的荔枝角軍營稍作修緝改建成低設防的「荔枝角拘留營」,1931年並加建中區和上區,設立香港的首個低設防女子監獄。//


//1938年,荔枝角監獄修建成為「荔枝角傳染病院」,專門負責醫治麻風病人,1948年改名為「荔枝角醫院」,其後曾成為天花、白喉、霍亂等疫病的隔離所,並於1965年加建化驗室,以負責控制傳染病在香港的擴散。到1975年,此醫院由瑪嘉烈醫院(新荔枝角醫院)取代,在短暫用於接收來自同年關閉的喜靈洲痲瘋病院院友後,則改建成為精神病療養院。//


2000年醫院管理局成立一所長期護理院「荔康居」,到2004年荔康居關閉。//



//建築群依山而建,為樹木環抱而環境隱閉,分上、中、下三區,建築設計以簡約實用為主,並帶有中西混合建築風格,及融入本土建築技術。


//中及上區建築群於 1930 年代落成,樓房的建築和結構與下區的樓房相同,為長方型金字斜頂、單層、或兩層樓房,牆身原為紅磚牆,在作為醫院用途時已被鋪上水泥,並髹上白色油漆覆蓋。

為令紅磚再現,保育顧問以不同方法嘗試去除磚牆表面的水泥,包括以人手逐寸鑿開原本的水泥表面,再以機器輕輕打磨紅磚表面,去除殘留的水泥,再經過除鹽及塗上透明保護物料的工序,使紅磚重現。後來,專家亦改建天幕,方便戶外活動同時防止紅磚牆受風吹雨打。//








//下區建築群落成年代較早,約於 1910 年代建成。建築物為長方型、金字斜頂、單層樓房,兩座主要樓房並排。樓房主要由紅磚砌成,多以英式砌法(English bonding),長磚與短磚層層交替。紅磚牆身甚少細部裝飾,只配以木門木窗,頂上紅磚砌成拱形,門窗位置以利通風為主。屋頂山牆是簡單之花崗岩角石,屋頂金字斜頂採西方建築色彩,上蓋中式雙層瓦頂。樓房使用鑄鐵雨水管及雨水鬥組件,是因應本地潮濕多雨的氣候而使用的本土建造技術。//



 


//壁爐是藝術館內的建築特色,主要部份包括:煙囪、壁爐架及火箱。//


Date of visit: 2018 Feb & 2019 Jul

Referen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5%92%E5%AE%97%E9%A0%A4%E6%96%87%E5%8C%96%E9%A4%A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8%8D%94%E6%9E%9D%E8%A7%92%E9%86%AB%E9%99%A2
https://www.jtia.hk/wp-content/uploads/2017/07/lw_paper_tc_120.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