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Venus 訪問 ~ 有線電視清談節目 "Sunday 有理講" ~ 香港 vs 不丹的快樂 ~ 2016 May

小妹早前接受有線電視清談節目 "Sunday有理講" 的直播訪問, 討論 "香港人怎樣才能快樂一點?", 由有 "快樂王國" 之稱的不丹切入, 反襯分析可能讓香港人有不快樂感覺的原因.

大家可以在這裏收看小妹的受訪片段 (廣東話受訪) - -> https://www.facebook.com/sundaywhiz1831303/videos/871176039660865/?pnref=story


訪問時間有限, 同時為方便不懂廣東話的網友, 我在這裏再闡述一下, 我對香港人和不丹人快樂 vs 不快樂的看法.

社會發展階段 - 需求層次理論

主持人繆美詩問, 不丹和香港 (在快樂的議題上) 有甚麼分別, 其實我覺得這兩個社會不能直接比較, 因為兩個社會各自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主持人繆美詩

同場嘉賓精神科醫生曾繁光醫生以 “內受性” 一詞來總括小妹對於香港和不丹兩地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論述, 又或者我同通俗的句子形容, 就是: “得一想二, 得二想三”.

 嘉賓曾繁光醫生

不是說香港人貪心, 這本來就是心理學家 Maslow 的Hierarchy of Needs 需求層次理論, 人先追求飽暖, 然後物質富足, 接著是精神和心靈上的滿足.

直白一點說, 我的意思是不丹的社會發展階段, 實在比香港遲緩太多了. 近年不丹人算是基本上解決了飽暖問題, 人們正開始進入物質生活層面, 能有穩固的房子住, 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工餘時間可以跟朋友去射箭, 孩子可以上學, 老人身體健康, 他們已經很滿足, 從而感到快樂. 

但香港人已經過了三十多年物質富足生活, 我們開始追尋精神和心靈上的滿足, 所以我在訪問裏說, 香港人現處於功績型社會, 我們追求成就 (achievement), 由少年的學業成績, 中年的事業, 事業有成後要貢獻社會, 突破自我, 所以人到中老年, 還要跑馬拉松, Career Break, 做義工, 為名利, 或者為心靈, 總之是不斷追求, 不敢讓自己停下來. 如此永遠不感滿足, 又哪來快樂呢?

對於政府和社會的信任

我認為對政府和社會的信任, 讓人民有心之所安, 也是影響快樂感的重要因素. 不丹人民尊敬王室, 愛戴國王, 而國王作風親民愛民, 不丹憲法設有國王向國民賜予土地的 Kidu制度, 前任國王主動把不丹王國由絕對君主制轉為君主立憲制, 賜予國民有選舉國會議員權利, 國王年滿65歲要退休, 國會甚至有彈劾國王的權利, 其實這些種種, 大部份不丹人都不太明白, 但他們心裏就覺得國王很愛他們, 所以就對國王和政府產生信任.

話說回香港, 現在政府和社會能讓香港人有多少信任? 又能讓香港人有多少安心? 因為不安, 香港家長只能盡量抓著可以掌握的事情, 例如由小孩子的教育入手, 能用錢換的就花錢, 於是便瘋狂催谷子女的教育.

反觀不丹的家長, 知識水平普遍比香港家長低, 他們只求孩子完成國家的免費教育, 長大後不要做壞人, 謹此而已. 不丹孩子放學便回家幫忙農務, 農閒時就跟其他小朋友在山裏水裏玩, 又何來補習、樂器、興趣班、溫書各種壓力和煩惱呢~

宗教影與價值觀

訪問中另一位嘉賓電影 “音樂人生” 的張經緯導演回應關於不丹的討論時, 他提到宗教在香港, 已經變成家長利用來幫忙孩子進入心儀學校的手段, 的確是讓人如此遺憾而唏噓的事情. 

  嘉賓張經緯導演 (左)

藏傳佛教是不丹的國教, 不丹人自小就有佛教的世界觀, 他們相信因果報應, 相信緣份, 常懷著善心, 我親眼目睹不丹人是如何真的 “蟻也不弄死一隻” 地去生活.
我問過不丹朋友: “你們常常去拜神, 你們所祈求的是甚麼?” 我的不丹朋友不止一次, 也不止一人告訴我: “為眾生福祉祈求.” 

宗教讓不丹人看事情比較平常心, 得失心不會太重, 物慾也較輕, 也是不丹人負面情緒會相對地少的原因.

國民教育與道德發展階段

在訪問中, 我用上 “國民教育” 的字眼, 可能讓主持人的思考轉向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 不丹現在的教育方針, 正處於心理學家Kohlberg的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道德發展階段) 三期六段中的第二期Conventional (成規期) 裏的 Good boy / good girl orientation (好孩子取向 – 六段中的第三階段). 

在不丹的小學和中學教育中, 不丹小孩被教導要愛護環境, 以不丹文化傳統為榮,  要做個好孩子, 要跟隨國王教誨做個好人, 愛家愛國愛人, 加上不丹崇尚 “國家快樂指數” (GNH), 教不丹人追求快樂, 所以不丹人的教育, 偏向尋求自我感覺良好.

我認為香港社會的道德發展階段已漸漸步入最高的第三期Post-Conventional (後慣例期) 裏的階段五 Social contract 和階段六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會追求公義、平等、博愛、尊重他人, 並體會到法律和道德之間有矛盾, 思考不再直線單一, 在多元思想衝擊之下, 情感也變得複雜, 不能簡單以快樂和不快樂來形容. 不過這裏不丹旅遊博客, 小妹也不是研究香港的學者, 我就不太深入討論香港的社會發展.

不丹從來不是快樂的天堂

主持人繆美詩笑指不丹是 “世間樂土”, 我曾到不丹旅行六次, 不過我從來沒有覺得不丹是快樂的天堂, 不丹人也有生老病死、喜怒哀樂、貪嗔癡, 不丹有自己的歷史傷痕, 同樣也有各種社會問題.

很多網友去完不丹旅行回來, 都會跟我說, 不丹真的很快樂, 很想一去再想.

但我想說, 作為香港人, 我認為香港有很多元素讓我們覺得快樂: 香港解決問題方法多、選擇多、可能性多、機會多、社會彈性大、接受能力高、尊重私隱、醫療衞生先進、中西交滙、面向世界, 這些每一項, 都讓作為香港人的我, 自覺比其他地區人民快樂.

我從來都不覺得不丹比香港快樂, 我由第一次踏足不丹之前, 我已經知道不丹不是烏托邦, 我從來沒有把不丹幻想成完美的國度.

這六年, 我閱讀了很多關於不丹的書本和資訊, 我十分肯定我比大部份閱讀華文的人士和世界各地的遊客更清楚、更了解不丹的歷史、不丹近代的難民問題、不丹在開放電視播放和互聯網使用後所產生的社會變化, 印度在政治上對不丹的影響等等議題, 但我不可能在三分鐘的訪問時間裏面把不丹每一個層面都說完吧, 這些每個不丹議題都可以獨立成篇, 寫一篇論文, 甚至寫一本書, 我將來再慢慢跟大家逐一分享我對這些不丹議題的看法吧.

後記: 小妹在訪問輕提了 “2047大限” 六個字, 鏡頭影著主持人繆美詩, 繆美詩來了一記重重的苦笑, 節目第四節一開首, 主持人馮振超說, 在第三節直播小妹的訪問時, 攝影師們一聽到我提到 “2047”, 也立即震了一震, 似乎有點擔心的樣子. 對, 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擔心, 可能就是我們不快樂的源頭.

 主持人馮振超



Reference: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program/12241099/Sunday有理講/香港人點先會開心啲?(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