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馬來西亞 - 檳城喬治城文化旅遊 (Feb 2014) – Day 3 ~ (Part 2) ~ Suffolk House ~ 姓氏橋


在酒店與大夥會合, 然後我們分乘幾輛計程車到喬治城外的Suffolk House. Suffolk House的外形讓我想起香港的茶具博物館, 入到裏面, Suffolk House派了一位印度裔美女職員來給我們一個導賞遊.



英語流利的印裔美女跟我們說修復Suffolk House的故事, 入面大堂叫Marble Room, 因為這裏地板舖著雲石, 姐姐告訴我們, 當年剛才回Suffolk House, 這大堂的地板穿了個大洞, 他們依著大堂邊沿位置地板尚保有的石紋, 找回這些雲石去重新舖這地板.




走過雲石大堂, 是Suffolk House的餐廳, 現在有一家飲食集團進駐, 經營食肆, 與Suffolk House分享營利, 以幫補Suffolk House的開銷, Suffolk House可以讓人預訂舉行婚禮、宴會之類私人活動.
這個餐廳的部份讓我想起香港的梅夫人會所, 下午茶和High tea都不貴, 可惜今天沒有時間來個下午茶. 之後導賞姐姐帶我們參觀地面層的兩個房間, 一個是英式富有人家的會客室, 一個是飯廳, 不過兩個房裏面的展品都不是Suffolk House原來的傢俱, 原來的傢俱早已散失, 甚至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房間本來是甚麼用途, 他們只是找相同年代的傢俱回來, 陳設展館.

來到一樓, 居中的是大廳, 兩旁的房間給陳列為睡房, 女仕更衣室, 起居室. 導賞姐姐說起她們在著手修復時還上很多阻滯, 於是他們做了一個”Spiritual Audit”.

Spiritual Audit?!

是看風水的學名嗎? 很有趣, 我立即追問下去.

導賞姐姐說他們找了一位有這方面專才的女士來, 那位女士看過, 說這裏有些spirit在, 我也不太記得她說的是甚麼Spirit, 沒記錯應該是一位十九世紀的西方女士, 還有一位日本軍人? 總之他們請那位女士讓spirit們知道修復人員沒惡意的, 於是雙方便相安無事的在Suffolk House安頓下來.

總之大白天聽導賞姐姐侃侃而談, 就算我們十幾人一起, 也有點背心冒汗.

問導賞姐姐親身經歷過嗎? 她說她自己沒見過, 她的同事就見過, 她自己試過有一次很晚仍在這裏工作, 在地面層的辦公室, 就聽到一樓有人在走來走去的聲音. 見導賞姐姐面帶笑容的說, 倒有夜半敲門也不驚之色.

這裏離開了城市旺區, 來這裏的遊人要專程而來, 路過的遊客不會多, 主要是乘大型遊輪的旅客, 在船上已訂好團, 有時可能在團裏已訂好同時留在這裏用膳, 客源以歐美為主.

之後我們自己在這裏四周逛逛, 也少不了在紀念品店買些紀念品, 計程車司機們在大門口等著我們, 我們也唯有快快的上車離去.
回到酒店稍為休息, 我們又再出動, 今天我們走Armenian Street旁的另一條大街往海邊. 一出門, 對面的三角小草地, 要開滿了地攤, 攤主都是印度人, 他們賣的貨品全都是用舊了的二、三、四手用品, 我們看來要掉的東西, 似乎在這裏都仍有剩餘價值, 穿得殘破的鞋履衣物都可以賣, 超舊款的電話, 不知用途的遙遠控制器, 還有很多髒得我們連碰也不敢碰的貨物, 實在教人驚訝.
離開地攤前走, 我們經過清真寺, 我們上午沒有按行程參觀回教廟, 現下可以補回, 我們正想走進廟中, 可惜碰著下午五時, 應該是他們的禱告時間吧, 就不讓我們內進參觀.

我們繼續前走沿路的唐樓, 有光鮮的, 新鬆上油漆的, 有殘舊了的大戶, 有從來都潦倒的, 有改窗換門的, 有門窗破落的, 不過地面的店舖絕大部份都是關著門的, 是因為星期天傍晚嗎?

一路漫遊, 來到海邊, “一個都不能少”的遊客心情, 讓我們決定由右至左, 每條姓氏橋都走一走. 我們想由最右的姓楊橋開始, 不料找不到入口, 意外的走了到昨晚在姓周橋上遠望見到五彩燈明的寺廟, 玄母廟, 這廟應是近幾年新建的吧, 太光鮮了, 有一團朝聖團來到, 是華人來的, 似乎有法會, 我們在這裏也興味索然, 掉頭便走.
回頭過去, 就是找不到姓楊橋, 於是便由雜姓橋開始, 這橋比較安靜, 沒遊客, 也不見橋民, 我們走到橋末, 不知是不是雜姓而居的歷史原因, 這橋的末端更不是神廟, 而給改建成光鮮的賓館房間, 不過只見房門緊閉, 大概接待處在另一個地方吧, 門前只留個電話號碼讓人聯絡.
之後是姓李橋, 這橋兩旁的木屋, 工整地掛著紅燈籠, 可能之前新年留下未拆吧, 不過嫌太造作了.
姓李橋可能經過大肆裝修吧, 橋上木板也特別穩固, 甚至居民的電單車在橋上駛過也沒問題.
然後來到姓陳橋, 走過木屋一段, 伸到海港中, 昨天就在這裏給拍結婚照的新人卡住了, 今天繼續往前走去, 一直走到接近橋末, 有人坐著釣魚, 所以就沒有再前進.
接著是姓周橋, 昨天已經參觀過, 不過在橋口細心看看, 這裏有地圖, 原來姓周橋經過擴展, 呈方形, 昨天我們只直走到橋尾, 今天我們按地圖轉出去, 走了一個方形, 這邊居民多, 遊人少, 碰巧我們路過時, 有幾家人也正在自己門口, 跟著小孩準備出門, 我們看上去倒是日常生活寫照.
然後是姓林橋, 這邊已經比較靜, 時間已是傍晚七時, 太陽下山, 我們在橋上拍日落的景色.
當我們向最後的姓王橋進發時, 驟然見到對面馬路有光華日報的大門牌, 孫中山在檳城留下一段往事, 光華日報的成立與孫中山及革命有關, 我們過去看看.
沒想到上樓一看, 這個光華日報的辦公室, 已給改建成高格調酒吧, 名叫The Press. 一樓酒吧有DJ打碟, 天台也是酒吧, 有梳化格隔, 讓客人一桌一桌的圍坐, 除了取名The Press, 似乎剩下的就是地下大門的孫中山事蹟顯示牌, 原來孫中山當年興辦的光華日報原址不在這裏, 是多年之後才搬到這裏, 到十多年前, 光華日報已經搬走, 而這家The Press上個月才在這裏開業.
再回到海邊, 想找最後的姓王橋, 但只見招牌卻不見橋, 看來姓王橋已遷拆了, 讓路給新建的碼頭.
走完了碼頭, 前面是公車總站, 沿路食肆不多, 我們在對面碼路見到有家食肆, 似乎食客頗多, 鑽進裏頭坐下, 再到隔鄰選海鮮點菜.
菜上得也算快, 我們四個人五個菜, 炒菜, 蠔餅, 炒蟶子, 爐魚, 軟殼蟹, 風味是有點的, 不過算不上很好吃, 大家坐下來吃飯, 高興便好了.

飯後再沿Armenian Street回去, 今天沒有文藝街, 街上靜得多, 我們也就踱步回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