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香港 - 古蹟 - 協恩中學 - 主樓及小禮拜堂 ~ 三級歷史建築 ~ 飛利女校、維多利亞女校及協恩創校歷史 ~ 聖公會學校淵源 ~ Part 1

Venus 畢業於協恩中學,協恩中學主樓及小禮拜堂是香港三級歷史建築,Venus 跟大家介紹一下協恩的歷史建築、學校特色和創校故事。

協恩中學主樓

協恩創立於1936年,日佔時期 (1941-45),學校被日軍徵用為軍營。戰後,學校再改作日軍拘留營及印軍營。19461月,英軍將校舍交回學校,2月協恩復課,有男女學生309人,我們學校60週年校慶時,曾邀請了當年的師兄千人宴分享。

學校曾分中文學部和英文學部,主樓上層曾作學生和老師的宿舍,直至1972年。2010年協恩中學主樓及小禮拜堂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協恩主樓的正門屬裝飾藝術風格,兩翼的設計則受現代主義影響。


協恩主樓立面

牆身全白色,主樓的欄杆則採用中式磁竹雕刻。


從農圃道大閘進入學校,左側有小樓梯來到主樓的側門,倒不是因為遲到要走側門,而是我身後的就是我在協恩第一年的課室,走側門回課室是最快的路線。

 

主樓呈橫向 "字型,中間是禮堂。


某年回校出席職業發展日活動~





禮堂門外


主樓左右兩邊都有種滿林木的小內院

主樓兩邊迴廊都是課室

這個是我在協恩第一年的課室,學校課室平時當然很整齊,因為這天是學校遊藝會,課室放了物資,所以雜物較多。


主樓內最有歷史感應該是水磨石樓梯了。

主樓一樓左側向籃球場的立面有露台,印象不是太常見到有同學出露台乘涼和看同學打籃球,我自己未曾入駐這幾個露台班房,有沒有當年坐露台班房的同學,可以分享一下當年你們有沒有出露台乘涼?

 

我中六那年是校刊中文部編輯,常常跟其他編輯在頂樓風紀室 (Prefect's Room) 進行校刊編制工作,應該是因為當年只有這裏有兩三部電腦和打印機可以讓我們工作使用,反而風紀們沒有來到風紀室工作。畢業多年後某次有機會回來風紀室,竟然在內找到當年我有親手編制的校刊<<思齊>>,立即合照一張。

我讀書的年代美術室、家政室、電腦室、心理學科實驗室、各理科實驗室、音樂室、攝影隊的黑房都在主樓。某次有老師 (也是我當年的師妹) 邀請我回協恩跟師妹們做個小分享,那次的分享會在美術室舉行。

美術室後面通往家政室

實驗室


校務處在主樓地下入口旁

教員室和校長室在一樓

協恩小禮拜堂 

除了主樓,另一個協恩最有代表性建築當然是我們的小教堂 (Chapel),小教堂建於 1957 年,全名為 Chapel of St. Clare of Assis,築有門廊、半圓形後殿及人字屋頂,設計受現代主義影響,可容納多至 250 人。小教堂是學校團契協光團聚會的地方,在我年代,中一同學會在小教堂做早禱。

 

不過我更有印象是當年會考我們聖公會學校要考宗教科 (Religious Studies)RS 老師在長假期的其中一天,在小教堂為我們全級中五同學補課,這位R.S.老師,就是協恩現任校長 Ms. Bella Leung。不知道Ms Leung 可不可以考慮開放Chapel 讓我們師姐妹回校行禮出嫁呢?

協恩校園

協恩小學和幼稚園的校舍和金禧樓


我也曾有一年在金禧樓上課

我的年代 Gymnasium 只有兩層高,後來加建成為幢大樓。


協恩以體育成績強勁聞名於學界,由1984年開始連續30幾年奪得 Omega Rose Bowl,現在的協恩在各個體育項目成績都十分出色,而源起可能是學校的游泳池。

當年香港的學校設施不比今天,協恩的泳池於1981年啟用,體育科可以在自己學校上游泳課是十分少有的事,也由此為起點,協恩泳隊成績斐然,然後籃球、排球、田徑等等其他各個項目亦都有出色表現。




協恩中學、飛利女校、維多利亞女校簡史

協恩中學是聖公會學校,於19361023日奠基,由始創於1886年的飛利女校和首建於1887年的維多利亞女校合併而成,協恩的校名就是「兩校協作以見證神恩」的意思,並以「協力藉恩,信主愛群」為校訓。

飛利女校 Fairlea Girls’ School 

1886由莊思端女士 Ms. Margaret Johnstone 於般咸道69號,莊思端女士租借了由著名猶太裔商人庇理羅士先生 (Mr. R. Belilios) 持有名為「飛利」的一座三層建築物,開辦了飛利女校,1892飛利女校接收了來自拔萃學校暨孤兒院的所有女學生。

飛利女校1886年至1912年在般咸道校舍

飛利女校創校目標是為華人基督徒女兒提供基本教育,讓平民女子有機會接受新式教育,宣揚基督教以及中國傳統女性的「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希望飛利女校的畢業生能夠成為有成就,有理想的女性,元朗的靈愛小學就是由飛利女校的畢業生鄭肖珍女士於1934年創辦。

早期飛利女校的歐亞混血學生在學校的上層學習英文,而華裔學生就在下層學習中文。後來,聖公會成立拔萃女書院,1900飛利女校就將24位歐亞混血學生送至般咸道玫瑰行的拔萃女書院,飛利女校從此只接收華裔學生,推行漢文教育。

後來香港大學籌建,選址在飛利女校對面般咸道與薄扶林道交界地段,聖公會考慮到大學這麼多男性聚集,繼續在大學對面營辦飛利女校未必恰當,於是1912年飛利女校搬到般咸道光景臺,聖公會在舊校址成立香港大學的宿舍聖約翰堂。

飛利女校及聖士提反書院在光景台的臨時校舍~














1924年,飛利女校搬到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於列堤頓道新建的校址,當時校舍大,學生少,所以兩間學校共用校舍12年,但各自運作,不過兩間學校早上會一起早會,並一起出版校刊 <<玨聲>>,更合辦兒童慈善賣物會,籌款扶貧。飛利女校的學在1929組織自治會,以修身正心為宗旨,藉以聯絡同學感情。

飛利女校學生 (下圖右)與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學生 (下圖左)在郭少流禮堂一同進行雙語早會

19301934年飛利女校開設初中和高中,一年有三個學期,每個學期十三週,有40個宿位,寄宿生學費每學期40至60元,日校生8至17元,幼稚園不設寄宿,每個學期學費7元。

飛利女校1934年的招生章程中學費表

維多利亞女校 Victoria Home & Orphanage

又稱為維多利亞女館、維多利亞居留院,1887年建於般咸道71號,由奧斯牧師夫婦主理,名字紀念登基60周年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由兩位外籍富商捐建,經費由政府資助,招收男女學童,以妹仔、孤兒和混血兒為主,有為主人虐待後被救出的妹仔,或犯事而需要受感化指導的女少年犯。

1902年聖公會將該校遷至宋王台附近山坡上,人稱之為聖山,又因維多利亞女校而稱之維多利亞山 (即今亞皆老街遊樂場),是九龍城首間女校。1905年聖公會因政府要開闢道路,而將聖三一堂遷至維多利亞女校側,在新堂興建期間,聖三一堂借用維多利亞女校禮堂舉行聚會。1936年政府需要開闢馬路而夷平維多利亞山,聖三一堂遷至馬頭圍道現址,而維多利亞女校則與飛利女校合併為協恩中學。

1904年山上的維多利亞女校和旁邊的聖三一堂




維多利亞女校非授課的孤兒院部份與聖公會在九龍寨城的天國男童院合併,遷往大埔道13咪半 (現鹿茵山莊),創立收男女生大埔農化孤兒院 Tai Po Rural Home & Orphanage,院童有機會讀書,並在該院接受科學方法的農業訓練,有一技之長,該院於1953年轉為聖基道兒童院 St Christopher’s Home

 

協恩中學於1937519日正式在農圃道1號校舍開幕,中小學同時開校,由中國首位華人主教莫壽增會督主持開幕典禮。學校於1941128日至194627日因戰事停課,1946126日,由何明華主教主持復校典禮。1954年開設協恩中學附屬幼稚園。

 

協恩中學歷任校長

1936年 - 1958年:張陳儀貞女士

1958年 - 1978年:張盧璞卿女士

1978年 - 2002年:黎韋潔蓮女士 (丈夫為拔萃男書院校長黎澤倫先生(1983-2000在任))

2002年 - 2011年:劉李國建女士

2011年 - 2016年:李鎮洪先生 (由協恩中學副校長升任)

2016年 - 現在:梁少儀女士 (原為協恩中學宗教科老師,2014-2016年為聖公會蔡功譜中學校長)

當年我是校刊編輯之一,大著膽子建議跟校長做訪問,其實主要滿足我想入校長室看看的私心。要明白,那年代,入校長室,一定是犯下彌天大禍,我在協恩五年,就只這一趟進入校長室。


Mrs Lai 就是那種有很強大氣場的校長,高貴、端莊、氣勢攝人。多年以來 Mrs Lai 對著學生都是說英語的,而這次因為我們三個是中文版的編輯,所以用廣東話與Mrs Lai 做訪問,很破例的感覺。

協恩校歌

協恩的校歌與皇仁書院校歌的旋律一樣,協恩的校歌是中文歌詞,皇仁書院的校歌則是英文歌詞,歌曲旋律是來自英國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的校歌 "Forty Years On"

"Forty Years On" 是在 1872 年由當時的 Harrow School 校長 Edward Ernest Bowen 和 Head of Music John Farmer 一起創作,講學生離開校園四十年後返回母校的感覺,這首歌後來被世界各地很多學校改編為校歌。

協恩校歌歌詞

(一) 香島之九龍兮,遐邇皆聞。有女校兮,聲譽芳芬。

其志宏且高兮,其名協恩。振紀綱兮,志道依仁。

據德復游藝兮,求學心殷。為世光兮,為席上珍。

智圓而行方兮,純潔精神。挽世風兮,懇懇勤勤。

副歌:協恩,協恩,協恩!萬載流芳兮,我協恩。萬載流芳兮,我協恩。協恩,協恩!

(二) 春風喜同詠兮,切磋頻頻。練體魄兮,健我心身。

中西樂研究兮,學識日新。宗基督兮,智理皆真。

作文化津梁兮,國粹長存。倡四育兮,德智體群。

萬壽永無疆兮,我校協恩。光我邦兮,輔我國民。

協恩與多間聖公會學校的淵源

在協恩校慶80週年的場刊中,有記載協恩和其他幾間早期聖公會學校的淵源。

拔萃男書院 Diocesan Boys’ School 起源於1860年建立的曰字樓女館 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1889年學校轉為收男女生的曰字樓孤子院 Diocesan Home & Orphanage,但女生只限日校走讀,那個年代一般混血兒都是非婚生,無法與外籍父親同住,需要寄宿,所以曰字樓的女生就到附近的飛利女校寄宿。

1892年學校轉為只收男生的拔萃書室 Diocesan School & Orphanage,如上面所述,學校的所有十多位女生都轉到飛利女校。1902年學校改名為拔萃男書室Diocesan Boys’ School & Orphanage,校址為般咸道9號,1928年學校搬至太子道現址,並名為拔萃男書院

拔萃女書院 Diocesan Girls’ School 1900年建於般咸道玫瑰行Rose Villas1900年接收來自飛利女校的歐裔與歐亞裔女學生,1913年遷至佐敦現址。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St Stephen Girls’ College 1906年建於堅道,1923年遷入列堤頓道與飛利女校共用校舍,飛利女校於1936年遷至農圃道成立協恩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就繼續留在列堤頓道直至現今。

飛利女校原於般咸道69號的校舍原址,在1912年轉由香港大學聖約翰舍堂 St John Hall, HKU 使用,1955年其與創立於1922年的香港大學St. Stephen’s Hall女子宿舍合併成為香港大學聖約翰書院St. John’s College,並遷往薄扶林道82號現址。而1851年創校於己連拿利主教山會督府的聖保羅書院 St. Paul’s College,於1950年戰後遷入般咸道校舍復課,直至現在。

聖保羅書院在己連拿利主教山會督府的遺跡~

上述如有錯漏,歡迎各位師姐妹及師長們指正。

Source:

https://www.aab.gov.hk/historicbuilding/cn/609_Appraisal_Chin.pd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87%E4%BB%81%E6%9B%B8%E9%99%A2

https://www.hyps.edu.hk/site/view?name=%E6%A0%A1%E6%AD%8C

https://hk.nextmgz.com/webarticle/2_716610_0/

https://www.skhsch.org.hk/upload/publication/20/doc_zh-hant/Together_Vol_86.pdf

https://gwulo.com/node/15309

https://www.facebook.com/retracingstjohns/posts/169591948405995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ty_Years_On_(song)

https://www.hyps.edu.hk/site/view?name=%E6%A0%A1%E6%AD%8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4%E6%81%A9%E4%B8%AD%E5%AD%B8

https://www.sundaykiss.com/%E4%B8%AD%E5%B0%8F%E5%AD%B8/hyps-52367/

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2445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723908/24.html?p2=104004.html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3/ta2019511.htm

https://www1.orangenews.hk/author/136126.jhtml

https://gwulo.com/CMS-Victoria-Home-and-Orphanage#15/22.3273/114.1892/Map_by_ESRI-Markers/100

https://www.ursreview.gov.hk/eng/doc/Kowloon%20City%20Aspiration%20Study.pdf

https://www.ccmhk.org.hk/bimonthly/view?id=1243

https://www.wetoasthk.com/1092-2/

飛利女校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610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608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609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605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Images/201303/t20130311_57465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Images/201303/t20130311_57302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Images/201303/t20130311_57458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Images/201303/t20130311_57454_cht.html

維多利亞女校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554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605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5/t20130518_58554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5/t20130518_58553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553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PreWarEdu_Prints/201303/t20130311_57550_cht.html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education/All_Items/Images/201106/t20110612_33816_cht.html

http://www.facebook.com/HKHeritages/photos/ms.c.eJwzMjA0NzCzMDA0tDAwNjAy1TMCC5hbmIEFTAwAb14GkA~-~-.bps.a.446980718811770/20170678618030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