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香港 - 古蹟 - F11博物館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F11攝影博物館 - 三級歷史建築

地址: 跑馬地毓秀街11號
網址: www.f11.com





F11攝影博物館是戰前建築,一幢三層樓高的洋房,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現為私營博物館,以攝影為主題。博物館創辦人蘇彰德原本是一名律師,2012年以名人名義投入9,000萬港元購入整棟物業,然後聘用專業團隊,用半年時間翻查舊檔案,再花大半年時間,並投入1,500萬港元改建及活化為博物館,希望推動攝影藝術、歷史建築保育及私人博物館的價值。







博物館的地下及一樓作舉辦展覽之用,而二樓則為Leica相機私人博物館,博物館不時舉辦不同的攝影主題展覽。





想參觀F11攝影博物館,要到以下網址,預約導賞團,參觀博物館的展覽,同時也參觀博物館:

 




 

F11攝影博物館名為F11,因為它就是位於跑馬地毓秀街11號,它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以當時流行的Art Deco圖案設計,外牆佈滿幾何形的花紋、梯級形線條、箭嘴圖案及放射式線條等。

 




F11除了代表11號門牌外,也是相機光圈值。博物館收藏了不少珍貴相機,部份更是原型相機或從前軍方專門訂製使用的相機。





蘇彰德是亞洲數一數二的Leica收藏家,對相機熱愛促使他開設這間私人博物館。







 


八角形窗戶




從前僕人用洋房後面窄長的「妹仔梯」上落,主僕分隔~

 

 



導賞員在跟我們分享活化毓秀街11號的故事~

 




 

網上找來關於毓秀街11號的前世今生:

1930年,毓秀街築成,其中1、3、5、7、9及11號為黃植生及黃星堂共同擁有,文件記錄政府標明該幾個街號的樓宇不可高於三層,並只限興建歐式建築,所以建成三組,兩個街號共用一組樓梯的三層高歐式洋房。七十年代中,1至9號改建成24層樓高住宅大廈,同組洋房只剩下11號。1937至1940年,創立雪糕廠安樂園的老闆張吉盛,租用11號作為新婚住所。香港淪陷期間,業主梁受益將地下改建為停車場。1962年,文氏家族以25.5萬元購入洋房,將地下租予不同商戶,包括米舖、雲吞麵店及中式酒家等。2004年,伍集成家族成為新業主,三層洋房繼續作出租用途。2010年5月,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後,伍氏家族委託規劃師進行公眾諮詢,其後將地下以兩年租約租給超市,樓上兩層續租予藝術學校。2012年4月中,伍集成家族出售物業,由蘇彰德以家族公司名義買入,現在活化成私人博物館。


 


 



蘇律師收購修復前,這裏地下層曾成為超級市場~


 

F11 外貌 - 毓秀街1至11號的單數號碼物業屬同系列建築物,1至9號在早年已拆掉重建,餘下11號、15號及17號為毓秀街保留一點歷史痕迹。


F11隔鄰的毓秀街15號 - 是在三十年代初建成的歐式洋房,四層高,地下是車房,樓上的住宅採用古典復興風格,左右對稱,二、三樓皆有落地法式大窗通往露台,外牆鋪上紅磚和灰泥,建築風格糅合意大利文藝復興及英國愛德華式,2009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目前仍有人居住。


我們在2016年2月去參觀 F11博物館時聽說這15號可能會改建為一間以香港早年歐亞裔人士在香港生活的博物館,我是十分十分期待的,這是香港開埠和發展的重要一塊,但這方面的歷料傳揚相對地少,澳門有 "龍環葡韻",其實香港可以用甘棠第,可惜甘棠第不是以為題,所以如果毓秀街15號能建成此博物館,實在是一件美事。


從 F11 看過去15號和17號的側面~


毓秀街17號 - 當年規定兩個街號樓宇共用一組樓梯,但面對重建浪潮,毓秀街只有15號保存完整的「一梯兩伙」,其餘兩幢(11號和17號)只剩下「半邊」,另一半已拆卸重建了。



Date of visit: Feb 2016

Sour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